武林資料庫 > 武林知多啲 >
李小龍 武術家 哲學精神 成就非凡
2013-07-22
李小龍 武術家 哲學精神 成就非凡
資料來源:中國互聯網 建霆
在人們的印象中,李小龍作為武打明星的形象非常突出,然而他在西方受到廣泛尊崇的重要原因,不僅是高超的武術功力,同時還擁有哲學精神。李小龍在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主修戲劇,副修哲學及心理學,在哲學思想的影響下,他將武學也分為三個層面,一是思想,二是知識,第三才是技巧。他的座右銘是「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而他最為人稱道的哲學思想,也是關於水的詮釋。
「讓你的思維如水一般沒有束縛,招式變幻的偉大可以在水中得到啟迪。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它卻能夠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可以存在於任何空間,沒有甚麼能夠超越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之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充滿哲理的李小龍語錄像響了無數人,人類社會存在的所有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哲學範疇的問題,所以李小龍說「人生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瞭解自己」,瞭解自我是最困難的事情,不論你是甚麼人、你希望成就甚麼事,途中總是充滿各種荊棘,但你要認清楚這一點,所謂成熟是指自我最深的覺悟,而非做觀念上的俘虜。正是他這些無處不在的哲學思想讓他的拳頭成就了「非凡」。
「二流」非貶義
一流哲學家與二流的哲學家的區別在於:一流哲學家忙於思索與原創,懶得實踐,導致實踐能力退化;二流哲學家將一流哲學家的思想應用于現實世界,反可能迸發出極大能量。把李小龍定位為「二流哲學家」並非貶義,畢竟絕大多數號稱研究哲學的人只可歸類為不入流。
二流哲學家的文字有價值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甚至在「通俗化」意義上講這些文字厥功至偉。作為二流哲學家,李小龍的文章雖然沒有多少原創性,但他也絕不是生吞活剝的抄襲,而是在談自己實踐哲學的經驗與感悟,是在某種意義上闡釋經典。通過閱讀李小龍的文章,人們可以從格鬥應用的視角窺視中國傳統哲學的魅力,更進一步拉近與傳統經典的距離。
「柔能克剛」需頓悟
李小龍的思想有明顯受到道家、禪宗影響的痕跡,並摻雜了部分西方哲學與心理學作為點綴。比如在《功夫之道》這組文章中,李小龍嘗試從技擊的角度來注釋或說印證道家經典中的哲學思想,他詳細地探討了道家哲學中「陰陽理論」對技擊的啟示:當甲對乙施加「陽」的力量時,乙不必以蠻力(陽)來正面抗擊,而應以柔(陰)克剛,順應甲的力量。當甲的力量發揮到極限而由「陽」轉「陰」時,乙則在其力道將竭之際,發動力量(陽)來反擊對手。如此,則達到了「發乎自然」的狀態。
禪宗中的「頓悟」對李小龍影響也很大,在《理解功夫》這篇文章中,李小龍回憶了在葉問門下學習詠春拳時的一次「頓悟」經歷。
追隨葉問學習了四年詠春拳後,他遇到瓶頸:無論老師如何指點、自己如何冥想,始終不能很好的掌握「柔能克剛」。於是他決定出海放鬆一下,當他在海上想到自己學拳的阻滯時,憤怒地擊打海水——正是這一刻——他實現了頓悟:要想練好功夫,必須學習水的「柔」性。水面能倒映飛翔的小鳥,更讓他明白「當我站在對手面前時,我那些思想和感情不也像小鳥在水上的倒影一樣嗎?」因此「在對手面前,不是說要全無感情或感覺,而是要讓你的感覺不受滯帶或阻礙」。
從總體分析李小龍的哲學思想,只能說他雜糅了東方的道家、禪宗與西方哲學中的部分思想,沒有多少原創性。然而李小龍之所以能成為李小龍、能成為一個迸發出極大能量的不老傳說,正是因為他將這些雜糅後的思想成功的運用到了武學實踐中。
鳴謝:星島日報
日期:20110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