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資料庫 > 武林知多啲 >

夾縫中求生存的武者 遍嘗艱辛冷暖只求一朝翻身

2013-07-03

 

 夾縫中求生存的武者 遍嘗艱辛冷暖只求一朝翻身

資料來源:中國互聯網 建霆

 

 

  從散打王開始,中國武術搏擊市場發展了10多年。這10多年裡,很多人在這個市場中摔打,有的人掙到了錢,有的人賠得寒了心,但依然有人在堅持和探索。要找到一條在體制的夾縫中生存的道路賺點錢或許不是太難,但是要把這條路走寬,直至建立一個完整成熟的職業搏擊體系卻是難上加難的事情。

  在並不完善的體制和市場環境下,作為搏擊賽事參與者的運動員同樣在摸索著自己的生存之道。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窮文富武,說的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大多習文,在艱苦的環境下能夠發奮苦讀出人頭地,而習武則需要耗費大量的體力,所以一般只有家境富裕的孩子才有條件習練。社會發展到今天,這樣的局面似乎正在悄悄發生著改變,由於習武太過艱苦,一般條件優越的家庭並不願意孩子從事這樣的職業,而家庭條件艱苦的孩子則希望通過自己的拳頭打出屬於自己的未來。

  與大多數搏擊運動員聊天,他們會告訴你,走上搏擊之路是受到了李小龍、成龍、李連傑等武打明星的影響,很多人在懷揣著大俠夢走上這條路後,很快就發現了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這些來自普通甚至貧苦家庭的孩子,在踏入搏擊圈後很快就面臨生存的問題。在中國搏擊圈內,熊朝忠、張鐵泉等人是成功的,但是在最開始,他們甚至很難養活自己。

  上個世紀末,懷揣著功夫夢的張鐵泉就離開孤身一人前往呼和浩特闖蕩,在那裡,為了維持生計,他當起了搬運工。之後,在西安體院拜師趙學軍遭拒後,他選擇了等待和留守,為了解決吃飯問題,張鐵泉就在承建西南體院新體育館的建築隊謀到了一份工作。“那時候一邊蓋體育館,一邊堅持每天跑到操場上看散打隊訓練,然後回來就根據看到的東西,自己練”,張鐵泉回憶說。張鐵泉的執著最終感動了趙學軍,並將他收入門下。讓人感慨的是,進入散打隊試訓的張鐵泉最為欣喜的是終於吃上了像樣的伙食,“那幾年因為沒錢,到處打工,根本就沒吃過一頓像樣的飯,剛剛進入散打隊後,那裡的伙食真的把我美壞了,從來沒吃過那麼好吃的飯。”

  張鐵泉的習武之路頗為心酸,不過,大多數搏擊運動員幾乎都是沿著這條路行進的。早年的鄒國俊等老一批搏擊運動員如此,如今的熊朝忠、一龍等人也是如此。他們無一不是早早背井離鄉,在少年時即外出闖蕩。沒有一技之長的他們幾乎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靠體力為自己掙得一口飯吃。

  任何職業,在同樣的環境下,總有一些人能夠走上塔尖,搏擊也一樣。在經歷過苦難之後,鄒國俊等人擁有了自己的搏擊俱樂部,經營著屬於自己的賽事;張鐵泉從最初的沒有比賽可打,到每年數十萬的出場費和獎金收入,同時他還與朋友一起經營著自己的搏擊俱樂部;熊朝忠再也不是那個矮小的礦工,對外宣稱的百萬級身價讓他成為了後來者追趕的目標。

  然而,在搏擊這個金字塔下還有更多的人舉步維艱。一位從專業隊退下來的運動員說,在專業隊,他們每個月領取2千元左右的工資和補貼,想要掙更多的錢,只能通過參加比賽獲得獎金,即便這些獎金只有少得可憐的一部分能夠到自己手裡。然而,專業隊的運動員想要參加比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有時候,一年也不見得能夠打兩場比賽,所以,更多的專業隊員只能領著微薄的工資,等待著退役轉行。

  在專業運動員中,像鄒國俊這樣腦子活泛的,經營起了拳館,並依託自己的拳館創辦了品牌賽事,也有的人退役後“轉業”進入了公安等政府職能部門,當然,能夠獲得如此待遇的大多都是全國冠軍級別的運動員。更多的人在退役後就像選讀了一個垃圾專業的大學生一樣,畢業後無所適從,無法就業。這裡有同樣是來自專業隊的一名運動員的描述:“司機、保安或許是我們能夠想到的能力所及的職業,我的很多師兄弟退役後要麼回家務農,不願意回老家的就在外面打工,有擺攤的,到餐廳打工的。好一點的去給人家當司機,要麼就去當保安,也有的人混社會,跟錯了人就進局子了。”

  專業隊的運動員們至少在退役之前還擁有一些體制內的保障,更多的體制外選手則完全是“天生天養”。在這些運動員中,一龍、唐金、楊建平等人已經頗有名氣,一些商業賽事的出場費也幾乎達到了10萬元的級別,名氣和積蓄讓他們開始擁有了自己的拳館和事業。但是更多底層的運動員依然在私人拳館裡打拼,與拳館擁有者形成雇傭關係,在經過訓練後,這些運動員就會獲得比賽的機會。然而,與專業隊退下來轉入體制外的選手相比,這些運動員既無厚實的基礎,又無名氣,所以他們的比賽往往並無出場費可言。在經歷過十數場的磨練後,小有名氣的他們才會獲得千元左右的報酬。為了掙到更多的錢,他們不停地參加比賽,很多人也因此滿身傷痕,早早結束運動生涯,重回社會。

  為運動員尋找出路,讓他們在有限的十來年時間裡最大限度地兌現自己的價值,任何一個有良心,且有行業追求的賽事和組織都將這作為自己的平臺所追求的目標之一。在這方面,官方和民間兩個層面上都有人在做著努力。在官方層面上,散打王、功夫王、真功夫三項延續的賽事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這樣的效果,但是要想形成一個更為穩定的平臺,官方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不過,這樣的市場摸索和嘗試還是讓人看到了希望。在民間層面,英雄傳說、終極格鬥等一大批賽事也在一定程度上為體制外的自由搏擊、泰拳等搏擊項目的選手提供了舞臺,只不過相比於官方的平臺而言,這些賽事的生存和發展要更艱難一些,值得慶倖的是,官方對這些賽事選擇了樂見其成的態度。

  搏擊運動與其他的運動項目一樣,其職業化需要大批的專業人員,隨著官方和民間的不斷嘗試,搏擊市場的人力資源積累會越來越豐富,而相關的規範和體系也會隨著人的成熟而得到推動和建立。不管是體制內的還是體制外的,搏擊運動員都在期盼著有一天中國的搏擊市場能夠建立起良性有序的發展體系,只有這樣,搏擊運動才能成為一個真正能夠兌現價值的職業,不僅對於運動員,也包括所有從業者。

鳴謝:搜狐體育
日期:201373

熱門新聞

贊助商戶